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补钙,却并不清楚到底该不该补,补得对不对。近日,针对2544个家庭调查发现,多数家庭存在着以下几个补钙误区。
误区一:觉得孩子都缺钙。
调查发现,医生明确诊断缺钙的孩子占29%,然而91%的家长给孩子补过钙。很多家长仅仅因为“认为生长需要”或者觉得孩子生发迟、出牙迟、站立迟、走路迟或出现厌食、消瘦、多汗、夜啼、烦躁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,依此判断是否要补钙。其实孩子是否缺钙,关键要查体内钙的含量,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9—11毫克/分升,如果低于这个范围,才能判定为缺钙。
误区二:补钙能让孩子长个子、少生病。
有这两种想法的家庭在调查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%和10%。其实,儿童是否能长高、是否能少生病,与补钙都没有直接的联系,这主要与遗传因素、整体营养平衡、机体抵抗力等有关。虽然严重缺钙确实会影响身高,但正常饮食达到严重缺钙的情况极少,为了这样的目的去补钙,显然是不理性的。
儿童发育期如果身高增长比较明显,需要的钙会增多,这时适当补一些钙质有好处;但正常发育情况下,并不会因为补了钙,孩子就会长得快、长得高。同样的,预防疾病应用适当补充营养、加强锻炼等方法提高免疫力,不能只依靠补钙。
误区三:老人、孕妇都需要补钙。
一般情况下,婴幼儿、青少年、孕妇、老年人和某些疾病导致低钙(如骨质疏松)的病人,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;如果血钙正常,没必要跟风补钙。长期过量补钙可能出现身体浮肿、多汗、厌食、便秘、消化不良,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及泌尿系统结石;儿童补钙过量会导致骨骺线提前封闭而长不高,甚至可能限制大脑发育。
误区四:补钙了都能吸收。
只补钙,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,也不能达到提高血钙的预期效果。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儿童佝偻病的主要方法,它在体内的水平过低时,仅补钙并不能奏效。目前检测维生素D主要采用检测血清25羟D的水平,其正常值为30—76纳克/毫升。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,即便摄取同样数量的钙,有的儿童仍可能出现缺钙症状。原因之一是个体对钙的需求量有差别;另外,个体的吸收情况也不同,摄取同样的钙,不一定吸收相同的量。
误区五:口服钙剂效果更好。
补钙应以食补为主。豆制品、奶制品和海产品等食物,配合阳光、户外运动是补钙方式。如果服用药物补钙,要看钙的种类和含钙量的多少,通常碳酸钙在各种钙制剂中含钙量,吸收率也。其次是补钙产品的工艺,钙的溶解度、颗粒等直接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。对于儿童而言,补钙产品的口味也很重要。
F1七届世界冠军刘易斯·汉密尔顿(Lewis Hamilton)近日宣布,将职业及商业风险管理公司Project 44更名为Lew...
2017-02-25鞋服市场已趋于饱和,在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的当下,玩偶公仔行业凭借情感消费升级与IP经济崛起的驱动,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。对于2...
2017-02-25H&M宣布大举措进入巴西,选择在圣保罗繁华的伊瓜特米购物中心开设巴西线下门店,同时同步上线巴西电商平台。作为品牌在巴西的首秀,门店...
2017-02-25在经典之作Barénia巴赫尼香水问世满一周年之际,爱马仕再度以嗅觉艺术惊艳世人,全新推出Barénia巴赫尼馥郁香水。这款新香由...
2017-02-25千篇一律的流行浪潮里,真正能触达品质生活群体内心的,往往是那些以原创设计为灵魂、将品位与涵养融入每一处细节的品牌。一厘米1CM,作...
2017-02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