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-品服网

输赢不重要!别让你的孩子成为输不起的人!

资讯 > 童装

2018-11-25 15:45:36

没有人天生就能接受失败,让孩子从小就“输得起”,很难。人的天性就是“想赢”,从猿猴进化到人类,每一步都是优胜劣汰,比别人强的人生存下来,也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。

孩子没有生存的压力,但是他知道,如果自己赢了,会被父母老师表扬、会得到奖品,大家只会为赢者呐喊,而忽视输掉的人。

一方面,这是人类社会残酷的规则,孩子必须逐渐适应;另一方面,孩子还不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,拿自己弱项去比人家强项,自然会输。

接着他们就会不高兴,往往是耍赖、要求重来,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。

本来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游戏,却变成了家长一味退让、孩子赢得开心的结果,双方都没有享受到游戏过程之中。

在做游戏完成任务时,如何让孩子们专注在游戏任务本身,而不是去一味地关心结果?孩子想赢怕输,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?

作为父母,我们首先要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,让他去直面失败。

游戏开始前,把规则用有趣的方式讲清楚,让孩子接受,这样如果孩子输了要耍赖,就要告诉他,“你已经同意这个规则了”。

同时告诉孩子,输赢没关系,问他喜欢这个游戏吗?

游戏的目的是让人享受,而不是得到结果,就算赢或输了这次,还有下次,没有人能一直赢或输。坦然接受失败,就是一种成功。

一、我们要教导孩子们,学会发挥你自己的潜能。

你只需要考虑发挥你所有的能力,而不要去与别人比较,一味想着要超过其他人。

告诉孩子,通过专注并且享受这项任务,爸爸妈妈能保证,相比于给自己施压“成为赢家”,你会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对于很多孩子来说,这种“想赢”的焦虑会一直增长,并且这种情绪会让他脱离任务本身,甚至他们会一直自己跟自己说“不行”。

他们过于关心,自己是不是会成为赢家。

二、我们要告诉这些孩子,不要轻言放弃。

我们不要使用“不能”这类词语,我们应该说:

“你能行的”;

“你可以的”;

“你将会发挥得很棒”;

“我陪你一遍又一遍地尝试,直到你发挥出你的正常水平”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到多好,而不是别人做得多好,这样的结果会更积极。

总而言之,孩子想赢怕输的核心问题,不仅在于输赢观,更在于孩子对“过程与结果”的看法。

其实,很多孩子不在乎结果,往往是因为家长在乎。

平时问孩子的都是:成绩多少?吃了多少饭?跑了多久步?而不是:学习过程开心吗?饭好吃吗?跑步感觉累不累?

强化过程的情绪体验,弱化结果导向,孩子也一定会慢慢知道:过程比结果更重要。

相关推荐
查看更多
返回顶部